关于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(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) 的知识大家了解吗?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(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) 的介绍,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,一起来了解下吧!
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唐诗三百首下一句的问题(唐诗三百首下一句是什么)。以下是小编对这个问题的总结。让我们看一看。
一、读唐诗三百首下一句。
(资料图片)
好好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背诗。
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背也能背”,可见背诵是学习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。熟悉是学习的基础。只有反复阅读,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韵味、韵律和意境。这就是它的合理性。
其局限性在于,现代人要唱好诗,不仅要掌握听写单词、造句等写作技巧,还要深入生活,捕捉生活中的主题,提高意境,深化主题。
唐诗一般指唐代诗人写的诗。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,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。同时,它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对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、民情、风俗、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。
扩展数据:
唐诗的形式风格
唐诗有多种形式。唐代古诗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。现代诗也有两种,一种叫绝句,一种叫格律诗。
绝句和格律诗分别是五言和七言。所以唐诗基本有六种基本形式:五言古诗、七言古诗、五言绝句、七言绝句、五言律诗、七言律诗。古诗词对押韵和格律的要求比较广泛:一首诗中,句子的数量可以多也可以少,篇章可以长也可以短,押韵也可以变化。
现代诗歌对韵脚和格律有严格的要求:一首诗的句子数量是有限的,即有四行绝句和八行格律诗,每首诗用词的平仄都有一定的规律,所以韵脚不能变;节奏也要求中间四句对句。古诗词的风格是上一代传下来的,所以也叫古风。现代诗有严格的格律,所以有人称之为格律诗。
参考:百度百科-唐诗
二。读完唐诗三百首,下一句的标准答案是什么?
不会做诗会唱。
与其说“会唱诗”,不如说“不会写诗”。“撒谎”的人瞎编。也就是说,唐诗看多了,就算写不出来也会编。
字面上,逻辑上,还有点幽默。而且“巧”和“寿”押韵。没有韵律的诗走不远;古诗之美,在于韵。
相关信息:
《掌握唐诗三百首》中的“唐诗三百首”是泛指,而不是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三百多首。为什么是“300”而不是“100”、“800”或者其他数字?选择这个数字应该与《诗三百首》即《诗经》有关。而《诗三百首》是“孔子删诗”的结果。
《全诗》原本有3000首,孔子把它减少到300首。班固云:“孔子收周诗,上收殷,下收鲁。诗三百五十首。”南宋王应麟在《困学故事》一书中引用朱自法的话说:“删诗二千六百九十四首。”
三。“熟读唐诗三百首”的下一句是什么?
《唐诗三百首》原序,蘅塘退士引谚: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吟。”料读者均知此语,然孰能三思?见诸人乐古诗,善哉,古诗精要,吾辈承之。而些许小子学表失里。欲问之:“果能熟读唐诗三百首?”若“诺”,再问:“何无风骨?” 蘅塘退士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,即授《千家诗》,取其易于成诵,故流传不废。但其诗随手掇拾,工拙莫辨,且止五七律绝二体,而唐、宋人又杂出其间,殊乖体制。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,择其尤要者,每体得数十首,共三百余首,录成一编,为家塾课本。俾童而习之,白首亦莫能废,较《千家诗》不远胜耶?谚云: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吟。”请以是编验之。四。“熟读唐诗三百首”的下一句是什么?
《读唐诗三百首》的下一句是“不会写诗唱歌”
这是广为流传的唐诗选本《孙注唐诗三百首》。唐朝(618-907)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,著名诗人众多,唐诗五万多首。
唐诗300首,唐代诗人共77人,收录诗歌311首,其中五言古诗33首,乐府诗46首,七言古诗28首,七言格律诗50首,五言绝句29首,七言绝句51首,均附有注释和评论。
五言古诗,简称五古诗,是唐代流行的一种体裁。五代古唐时期,人们的文字功底瑰丽多变,直接用于叙事、抒情、议论、写景,使其功能在空之前得到充分发挥。他们的代表作家是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孟浩然和魏。七言古诗,简称七古诗,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。
创作背景
早在唐代就有多种唐诗选本流传,宋、元、明、清出现了多种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。清代退休学者根据化繁为简的原则,精选唐诗名篇,编成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《全唐诗》收录了48900多首诗,一般人很难全部读完;此后,沈德潜以《全唐诗》为基础,对唐诗进行了整理和选编,收集了1928首诗歌,一般人很难全部读完。
因此,到了清朝乾隆年间,唐代的退休文人在《唐诗三百首》中,辑选了三百一十首,成为更受欢迎、影响更大的唐诗通俗读本。
\