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用QQ的都是小屁孩,白领都用MSN。”笔者当年的大学老师不无骄傲的给大家留下了其MSM账号。
如今,中国大陆成为MSN仅存的市场,随着微软从Tom在线手中接过Skype中国地区运营权,无论MSN是否将继续运营,辉煌都已成为了历史。
2005年MSN进入中国市场,仅仅4个月的时间用户增长25%,简洁的设计界面受到了白领用户的青睐,一度成为商务社交的必备“武器”,2008年高峰期的市场份额曾超过60%。
然而好景不长。2012年,MSM的用户数仅有4500万,而QQ却达到了6亿,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六七年间,QQ上演了漂亮的“逆袭战”。
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曾在《中国经济周刊》撰文指出,与QQ相比,MSN的不足表现在没有“与陌生人聊天”、“离线留言”等功能。虽然只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功能,背后却折射的却是产品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不同。
产品思维是指不断提供新功能并引导用户使用,而互联网思维是不断满足用户需求。或许是因为微软曾经创造了太多的神话,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仍然不愿意改变以前做软件、产品的思维,唐骏将其总结为缺乏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”的草根精神。
虽然MSN也尝试做了一些改进,与同期的QQ相比,还是显得更新慢、体验差。饱受用户诟病的问题主要有广告多、功能少,QQ里诸如视频通话、截屏、离线文件等功能均无法在MSN中很好的体验。
这一点笔者感同身受。作为伴随着QQ长大的一代,在“3Q大战”时被迫体验了MSN,很多QQ里用习惯的功能都很难用,甚至不及飞信,所以MSN成为了“一次性产品”,之后再也没用过。
早前的一项PC端聊天软件的调查数据更能说明问题。数据显示,QQ以使用率92.2%居首,旺旺和飞信次之,MSN使用率仅有4.95%。
虽然唐骏也曾向微软总部提出过这些问题,但均被拒绝。理由是全球产品一体化是公司的战略,不可更改;如果要为中国改变,除非能在中国地区保证大量的收费客户。
据了解,微软对中国MSN的管理架构是“微软—MSN事业部—MSN海外事业部—MSN亚太事业部”,沟通成本太大,以致于对市场的反应总是滞后。
前MSN中国区负责人罗川表示,微软僵化的体制是MSN走向衰落的另一个客观因素。
这种僵化的体制让微软不仅失守PC端,也并未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。2011年,微软重金收购了用户数超过三千万的Skype,试图挽回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失意,也借机关闭了MSN服务,将用户转移至Skype。但由于Skype与中国大陆的运营方Tom在线的协议今年11月才到期,MSN仍保留运营。
如今,微软收回了Skype并交由光明方正运营,MSN是否保留还没有明确的答案,不过这款“高大上”的聊天工具已成为历史。